游客
题文

材料:2014年9月18日,沈阳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授予孙冠儒"沈阳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事件回放]2014年9月13日晚,在沈阳地铁二号线的列车上,一个女孩因身体不适在车厢里留下呕吐物后转身离去。就在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一上车就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笔记本,撕下了几张纸,然后蹲下身子,开始收拾呕吐物。当车行驶至青年公园站时,这名男孩带着包有呕吐物的纸,走出了地铁车厢。(共3分)
[网友热评]这个男孩的行为被目击者拍照后上传至微信,引起了微友们的热议。
@沈报编采群:少年淡定、从容,传递着正能量!赞。
@摄影家张先生:这样的好孩子,应该受到称赞和表扬。
@一名中学生: (1)   。(从所学知识的角度为他点赞)
[我思我践]他擦拭的不只是地板,也是我们的心灵;他带给社会的不只是感动,更是行动!
(2)让我们把这份感动化为实际行动。当我遇到        ,我能够       。(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具体情境和做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新时代的青少年,就应该关心天下事。假期里,你一定看到或听到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请举出两个例子来,好吗?并请说说这两件事,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感悟文化]
材料一: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材料三:教育部要求,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结合材料二三,请你就如何在校园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出合理建议?

[践行宪法]
材料: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1)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
(2)请你在宪法日写出一个宣传宪法活动的形式,并说出宣传活动的体会与收获。

[深化改革]
材料一: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一个亮点,77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改革”凸显了深化改革的主旋律。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改革开放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专访时强调,中国要实现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他在发表新年贺词时强调,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2)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要实现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这一论断的理解。

材料:贴对联是我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下面是某同学从农家小院的门上看到的三幅春联。
春联一:小康岁月年年富,大好河山日日红。
春联二:国施善政家家乐,党树新风处处春。
春联三:科教兴邦创中国特色,人才强国谱时代新歌。
(1)三副对联分别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2)实现上述春联中的美好愿望,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积极行动起来?(三方面以上,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