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 “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 “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
近年来,全国各省都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促发展、惠民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以来,山东省按照中央部署和本省就业形势,以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就业、素质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据材料一,运用有关矛盾观点分析山东省在推动就业中采取的措施。(9分)
材料二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整合全省优秀的丈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奋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结合材料二,分析河南省奋力打造传承创新区的做法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材料二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刘盛兰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2)谈谈刘盛兰老人的事迹给你什么人生启示。
( 2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
材料一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为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这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扫清政治障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哲理。(12分)
(2)依据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原因。(8分)
(3)从个人角度,为扫清“丝绸之路经济带”政治障碍指出一条可行性措施及理论依据。(4分)
( 2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中国以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一。
材料一 我国2009-2013年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注:2013年我国低端出口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而美国和德国各占1%;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只占11%。
材料二 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在出口商品质量、效益和核心技术、单位出口能耗物耗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贸易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这意味着中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
材料三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愿参与兼并重组,坚持市场化运作,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外贸企业如何为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10分)
(3)运用劳动价值论的知识分析企业兼并重组的原因?(9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10日,针对史上拥堵新闻最多的国庆长假,国务院全国假日办在新浪、腾讯、人民网等网站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在调查的基础上,为使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于11月27日提出三个调休方案,并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材料二有中国人的地方,必然少不了五星红旗。每当颂扬五星红旗的乐曲响起,中国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国旗红、五星黄,曾经让多少人为之疯狂,这种色彩,是向心力,是自豪感,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象征,最无声言语中最有力的表达。
材料三嫦娥三号正式成为我国第一颗表面附着五星红旗的探测器,成功实现了首次在地外天体上的软着陆,成为了月球上的“永久居民”。如何既让国旗能够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位于摄像头可及的范围之内,又能满足实验仪器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有关专家在先后提出的10余个设计方案中优中选优,进行了上百次模拟演练,几乎试遍了仪器上的每一个可用区域,验证了每一个可能的光线范围、拍摄角度和距离。最终在着陆器和巡视器上分别找准了相应的位置,使各自的五星红旗都在对方的摄像拍摄范围之内,确保清晰可见。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知识。
(2)运用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国旗红、五星黄,是向心力,是自豪感,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象征,最无声言语中最有力的表达。”
(3)请用发展的观点对材料三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