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 “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 “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末至2010年初,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果断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政策:

序号
内容
目的
A
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
遏制通过炒房获利的市场投机行为
B
2009年的减征车购税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
引导和调节汽车消费
C
2010年2月25 日,继1月18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达16.5%
防止流动性的过快增长
D
2009年l月12 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规范了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范围
防止造成社会工资统计失实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1)表格中国家分别运用了怎样的调控手段及政策?
(2)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政府采取相应措施、调整经济政策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调整经济政策的政治生活依据。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2009年12月2日,“中国生物安全网”消息: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转基因大米和玉米种植,向转基因大米和玉米颁布了初步的生产许可证,为商业种植高产及抗病虫害的转基因谷物铺平了道路。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生产、应用有严格的法规,安全证书的批准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评价。专家表示,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大米和玉米单产增加30%。此举将大幅提高谷物单产,帮助中国避免粮食供应短缺;但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可能对生态平衡和食物安全造成潜在的影响”。
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专利。
(1)你对我国审慎利用转基因技术作何评价?
(2)发展转基因技术怎样才能避免材料中专家的担心?

美国《时代》载文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2009年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决定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09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中,投资、消费、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7%、4%、3.6%。
材料一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世纪”的到来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方式粗放,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仍然不足,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1)上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巩固经济复苏的成果,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完善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廉政建设,加大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
材料三一个强大国家的兴起,往往都会在国际上掀起相应的文化潮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汉语热”、“孔子热”也随之兴起,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但这种影响力与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仍然极不相称,仅以图书为例,对欧美的进出口比例居然超过100比1。这种巨大的“文化逆差”警示我们,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无所不在,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3)请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四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力求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对于谋求早日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必须在若干关系长远的领域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为中国未来发展寻找牢固的基础。
(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历史经验对我国有何启示?

材料一:2004年中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7.4%,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钢材占27%、氧化铝占25%、水泥占40%,而创造的GDP仅为世界的4.4%;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材料二:2006年1月1日,农业税条例的废止,使延续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该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 397亿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亿元。年末,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材料三:2006年8月9日,商务部公布了由多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于当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首次强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必须符合中国的产业、土地和环保政策。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应当按中国税法规定纳税,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
⑴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的面试经历——
大学生:“为了调查市场,我在暑假里跑遍了北京的所有超市。”
考官:“北京一共有多少超市?”
大学生:“623家。”
考官:“你暑假的社会实践一共多少天?平均每天跑多少家超市?”
大学生:“我是和同学一起做的,我跑的超市大约50多家。”
考官:“那为什么刚才你说跑遍了北京所有的超市?你不是夸大自己的成果吗?”
男生面色泛红,回答不上来。
一个形象、口才和专业都很好的大学毕业生就这样只因夸大自己的能力,造成了面试官的不信任感,导致失败,令人惋惜。
用文化生活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练习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大学生求职就业有何启迪?(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