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指出: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其全部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对法西斯三国同盟成员国及仆从国家作战,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材料二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就德国处置问题、波兰问题、对日作战问题和联合国成立问题等达成了协议。会议结束后,罗斯福认为战后美苏关系将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只是不要在条件尚不成熟时演变成战争。会议结束时,美国代表团的一些成员是带着"别了,下次战争再见"的心情离开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背景下,美苏是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美苏关系史谈谈你的历史启示。
某校九年级(1)班组织关于“英国政治经济文明”的探究性学习。请你根据下列要求,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第一组探究的主题——英国的政治文明第一组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典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1)写出英国“光荣革命”后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2分)
资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就,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体……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文献中的“全新的政体”是指哪一政治体制?(2分)
第二组探究的主题——英国的工业文明第二组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图表
(3)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785年和1845年煤和钢铁年消费量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2分)
(4)英国的工业成就离不开科技的革新,对此你结合我国建设有什么启发?
资料二 图片
(5)根据以上图片,分析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问题?(2分)
(6)第二组同学打算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一篇短文。题目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请你帮助他们列出简要提纲。(2分)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篇章从地区史到全球史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500年左右发生了什么大事?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
第二篇章 百年维新材料二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日本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所说的“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体现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第三篇章走向现代材料三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使英国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一项伟大的成就”是指什么。
第四篇章新国新梦材料四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今天在这个位置上。——《大国崛起》解说词
(4)“这个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例并说明各是怎样解决的。
(5)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14--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什么思想解放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口号)?
材料三 1986年3月,《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面前,上面附着一封简短的信。信中写道: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家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查阅裁夺。
(3)根据材料三中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了什么计划发展我国高技术?
(4)纵观世界近代,大国腾飞无不经历了科技的洗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促使英国成为近代第一强国的非政治变革是什么事件?代表性发明是?
材料四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材料五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摘自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材料六
艺术作品《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5)材料四描述的是俄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五描述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在7世纪,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又是哪一事件?
(6)材料四、五反映的两次改革的影响有什么主要的共同之处?
(7)你认为材料六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8)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探索:“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的探索: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南京条约》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目的?
(2)、罗斯福创新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基本体现了列宁的主张?
(4)、斯大林主张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5)、从当前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弊端?
材料三: 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6)、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综上所述,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2012年9月27日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联大记者会涉钓鱼岛言论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日本领导人在钓鱼岛问题上顽固坚持错误立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秦刚表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1895年,日本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中国收回日本所侵占的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成果,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石,1945年的《日本投降书》对此明文接受。
材料四:
请回答: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2)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请你分别举一例子加以说明。
(4)从材料三中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当前日本的行为说明他们是如何面对历史的?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