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面这组图片记录了我党走过的革命历程,但顺序有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_________。这些事件均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试选择其中一件阐述其重要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某同学主办了一期主题为“新中国外交”的板报。
(2)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历史回眸                              问题探究

中国声音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的声音”主要指中国
                                 
                                  。  
中国力量
1950-1953年                胜利 。
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
④                              
中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⑤请列举一个新世纪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或承办的国际盛会。

 
材料三  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3)观察材料三,从B到 C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问题:

(1)你能认出上面三件青铜器吗?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存在的年代。
(2)你能简要的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用处或特点吗?
(3)除此之外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还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两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复杂变为简易。
材料二 (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1)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
(3)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简述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了哪些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清“顺治元年,颁布《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州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寸板不许下海。”
请回答:(1)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指的是什么意思?
(2)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这一历史现象最后到哪一朝代完成?这个朝代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什么措施?
(3)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采取什么政策?
(4)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如何评价清朝这一政策?
(6)从这两个朝代的两种做法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与科举制度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形成?
(2)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除唐太宗外还有哪些人物?
(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的科举制度又有什么变化?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相同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相同的目的是
采取的措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