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民族问题,实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材料一: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它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2014年11月1日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它进一步拓宽了“民告官”的法律渠道,扩大了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行政诉讼制度长期存在的“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2015年3月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材料二: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 “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材料三:“凑够一撮人就走,管它红灯绿灯。”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这折射出人们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
(2) 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为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Z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Z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Z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随着时代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动画片《熊出没》反映当代环保主题。它用熊大、熊二和伐木工光头强之间斗智斗勇故事教育了孩子,欢笑了孩子。出品者华强集团拥有强大的创意研发能力,把各地的文化特色和高科技结合起来。产品出口到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熊出没》的成功被看作是中国动漫行业崛起的信号。《熊出没》热播中引起争议,脏话、粗口问题负面效应。尽管各方对粗口判定意见不一,华强集团还是将已播出片集全部拿回重新配音整改。整改后的《熊出没》更好地传导“互助的情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这与当今时代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致的。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华强集团做法的合理性。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精神形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真正的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复杂严密,也不完全体现在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1)结合材料,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就如何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我国立法法的修改过程:
2012年3月——2014年8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着手立法法修改研究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
2014年8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 并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
2014年12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对草案进行再次审议。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第二次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收到意见和建议5万多条 |
2015年1月 |
将草案发送全国人大代表。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对草案作了修改完善 |
2015年2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汇报,就进一步修改完善草案作出重要指示 |
2015年3月 |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对草案进行审议 |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我国立法法修改过程的认识。
2012年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