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同学为了测量大豆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使用前,他应进行的操作是:首先 ,然后 ,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2)为了测量大豆的体积,他将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g。
(3)把48g大豆放入装满水的瓶中,停止溢水后,拧上盖子,擦干沾在瓶上的水,用天平测出瓶、瓶内剩余水和大豆的总质量为111g。根据溢出水的质量可求出大豆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算出这种大豆的密度为 g/ cm3。
(5)由于大豆具有吸水性,用这种方法测出大豆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5分)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下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钩码总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2 |
0.05 |
0.4 |
0.15 |
(1)如果按表中数据计算,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J,人做的总功为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结合测力计放大图, 可知小强的错误是: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分)小明准备用天平、量筒、小烧杯测量一瓶食用油的密度,他设计了以下步骤:
A.将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B.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质量m2
该实验的原理是 ,为了减小误差,合理的顺序是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p=。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该组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是。
(3)若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Ω。接着用这个电路测小灯泡正常工作(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伏)时的电阻,滑片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4)该组同学分别记录三组电压和电流值,通过计算发现灯丝电阻是不同的,他们还了解到其他组同学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是。
(4分)如下表所示,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
(1)要验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4)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g;若烧杯的质量是20g,则液体的质量是g。
(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下表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组,你的判断方法是:。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液体的质量m / g |
8.0 |
16.2 |
19.8 |
31.8 |
液体的体积V / cm3 |
10.0 |
20.0 |
30.0 |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