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电源电压为6V。
(1)小敏连接了如图所示的部分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若有规格分别为“5Ω 1A”、“20Ω 0.5A”、“50Ω 0.2A”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供选择,为了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应选用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3)小敏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都很暗,且两表示数不变,出现上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4)故障排除后,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4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小敏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I-U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你能得到 (写出一条信息或规律即可)。
小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硬纸板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弯折或向后折。
(3)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
(4)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是”
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______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
(3)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_ (选“A”或“B”)处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
大理石 |
玻璃板 |
木板 |
棉布 |
毛巾 |
海绵 |
反射声音的强弱 |
最强 |
强 |
强 |
较强 |
弱 |
几乎听不到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
(3)根据本探究还可以获知,用哪种材料来吸收噪音效果最好?答: 。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材料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5)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答:
如图一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三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一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cm处,光屏放在 cm处,然后调节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 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④小明用凸透镜丙结合上述器材又做了一个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30 |
像距v/cm |
35 |
26 |
22 |
20 |
18 |
17 |
16 |
15 |
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丙放在15 cm刻线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 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 cm刻线之间
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下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他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0”刻度不在玻璃管最下端的原因是 .
(2)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
0 |
10 |
20 |
30 |
40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4)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一段路程后,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选填“正”或“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5)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实验要想办法使气泡运动得 (“快”或“慢”)一点。
(6)实验中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正确的是()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速度与路程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