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同学们在“探索与发现A厅”里面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物体上滚?”的实验。实验时,将双圆锥体轻轻放在倾斜轨道的最低端,看到双圆锥体从静止向轨道高处滚去。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小军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真的,眼见为实;小乐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错觉,双圆锥体不可能自动由低处向高处滚动。小乐和小军为证明各自的观点,取了两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条左端垫高,做成一个倾斜轨道,将双圆锥体放在轨道右端,如图甲所示,由静止释放后双圆锥体向轨道高处滚去,双圆锥体最终停在轨道左端,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成功再现了在科技馆看到的现象。
请你根据图甲、乙所示的实验,选择适当的器材,通过测量判断小军和小乐谁的观点正确,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并简要说明。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 点光源的高度H/cm |
20 |
30 |
40 |
50 |
60 |
| 影子长度L/cm |
30 |
15 |
10 |
7.5 |
6 |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看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凸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2)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______;
(3)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如图是小青和小强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时未连接完好的电路。现要求L1和L2并联,且电流表测量L2的电流。(5分)
(1)请你用笔代替导线,按要求将甲图电路连接完整。
(2)按要求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L2的电流是A。
(3)在这个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则L1的电流是A。
(4)上述实验中,另一小组先测得干路中电流,后测出通过灯L2的电流,由同组的小亮同学负责改接电路,小亮改接后的电路如图所示,你认为改接后的电路主要错误为
![]()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时间/ min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水温/ ℃ |
…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乙是_____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