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
(2)在B淋巴细胞内DNA合成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所阻断。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S途径。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哺乳动物在怀孕初期能为胚胎的收集提供可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在胚胎移植技术中收集到胚胎后要进行_______________以及移植后的检查等步骤;胚胎移植时可利用激素对受体进行________处理,使受体处于适合的生理状况;此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反射弧局部放大(图甲虚线框所示部分),图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图乙虚线框所示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刺激甲图中的④处,在③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a、b、c三个区域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未兴奋部位________(填“→”或“←”)兴奋部位。
(3)若A和B都位于手部,甲图中的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佳麻醉位点是________。若注射了麻醉剂后,用针刺手,手能动却没有感觉,那么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一),细胞呼吸与环境中O2浓度关系(如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b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 ________;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 ___;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c点将向 移动。由图一可知,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 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4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 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 mg。
(2)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_______;当O2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____;若图一中a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_________%。

(3)右图表示研究人员测定的该植物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连续48h温室内CO2浓度及CO2吸收速率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该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是

(7.5分)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 外,还应该含有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 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
(3)下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 的结果。

(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 。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 的固体培养基(A组); 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 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

(7.5分)如图表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H7N9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请回答问题。

(1)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②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3)从分子水平上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对于转基因成功的细胞II还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_检测,经多次筛选获得足够数量的该类细胞。
(4)细胞I是_____________,细胞II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作为疫苗。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 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 演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