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C.社会主义制度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 B.民族主义的高涨 |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 B.反对尊孔复古 |
C.捍卫《临时约法》 | D.倡导科学精神 |
《孔子改制考》一刊登,在封建士大夫的各个阶层中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如此,主要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A.主张尊孔,恪守孝道 | B.师夷长技,付诸实践 |
C.否定专制,宣传变革 | D.宣扬共和,驱除鞑虏 |
在1908年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上,面对一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艺术家马蒂斯惊叹道:“这不过是些立方体呀!”这些作品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莫奈 | B.巴尔扎克 |
C.凡·高 | D.毕加索 |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红与黑》 | B.《唐璜》 |
C.《巴黎圣母院》 | D.《等待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