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两汉丝绸之路图

图2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3 郑和下西洋路线
材料二:汉代外交以“博望”“定远”作为成功的主要标志。唐代国威强盛,却没有大规模的远行出使记录。当时的外交,有所谓“万国朝未央(宫)”“万国拜含元(殿)”的形势。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布国威于四方”。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与西方有何不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赤长和科技进步。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
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2)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主要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0年来,虽然历经风雨,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为何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2)材料二的思想付诸实践的结果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外资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阅读以下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请回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各是采取怎样的“现代化执行方式”的?
(2)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
互竞争的历史。
(3)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发展现代化所采取的方式及五十年代以来两国内部变化的史实,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1)据材料一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依据霍布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改编)
(2)材料二中的“英国的大变革”指什么?它“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在经济、政治等领域有何表现?
材料三新华网2010年11月5日报道: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超越德法英升至第三,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3)IMF成立于哪一年?其宗旨是什么?
(4)IMF关于中国所占份额和投票权的增加的决定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