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东西部地区有关数据的统计

地区
土地面积(公顷)
耕地(公顷)
森林(公顷)
东部
106410
27840
15934
中部
325010
47930
74749
西部
524980
19130
37946

 
材料二  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共21各省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探明储量:中西部地区占90%以上的煤,石油的67.44%,天然气的75.56%,可开发水资源占96.82%。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政策》
材料三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准发达国家”板块——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中西部地区,中国两个板块的结合便产生了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张维为《中国震撼》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盟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东欧国家有一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与欧盟紧密相连,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且劳动力成本低。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各领域的转型,同时,国家间和解与信任的不断加强也有助提升地区稳定水平。欧盟东扩使俄罗斯的缓冲地带被冲破,战略空间被压缩。但欧盟东扩也面临着:如何定义欧洲和欧盟,即欧盟最终的疆界在哪里?欧盟成员国内部因经济发展的悬殊如何解决成员国的差异和分歧等问题。
——《欧盟东扩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东西联动的中西部开发与欧盟东扩有哪些共同的因素?二者目标的主要差异性是什么?
(2)当欧盟东扩面临很多现实难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西联动的板块结合为什么能产生1+1大于2的中国效应?你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2分)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2: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
材料3: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
据材料1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3分)
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7分)
材料3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3分)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4分)

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 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 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 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并且说:“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 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 19 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根据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法;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