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经达到了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 |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
C.苏联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
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 B.中朝内阁军机处 |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 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
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的统治理念是()
A.分割地方权力 | B.监督监察地方 | C.发挥文官作用 | D.掌控官吏任免 |
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A.它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
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
D.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