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    (  )

A.住房紧张 B.环境污染
C.入学困难 D.交通拥挤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4~15题。

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12~13题。




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1800 B.700 C.200 D.500

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是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读图面答9~11题:

秦岭—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A.A地区和B地区之间 B.B地区和c地区之间
C.B地区和D地区之间 D.A地区和D地区之间

有大面积的草场,是我国主要牧区的是: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对于C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地区 B.是以大草原为主的畜牧业地区
C.是以平原为主的耕种地区 D.是以山地林木为主森林分布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7题
Ⅰ图中数字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图中丁地带7.8月份河流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B.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C.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
D.此时农业用水量大,导致缺水严重

甲乙丙三省分别是

A.赣 黑 新 B.新黑湘 C.皖 赣 内蒙古 D.湘 新 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