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下图为2013年2月初中央气象台发布“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分布图”。
(1)试依据图示分析任意两种农业气象灾害对所在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2)请你谈谈如何预防B、C等地的旱情。
下图分别是“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1998年)”与“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
(2)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_。该大洲因此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针对这样的问题该大洲该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13‰、8‰、5‰,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目前已经大体进入图中的第_________阶段。该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结合所给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高原面和相同高度的东部大气之间)
材料三: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四: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四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①,②,③,④。
(2)根据材料,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河流产生的影响。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特征。请对这一特征作进一步解释。
(4)结合材料,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对该地区河流水源补给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中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判断的理由是 。自A河流源头到河口依次可以看到两岸有哪些自然带?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自然带的何种分异规律?
|
(2)图中B海域为何盐度高?
(3)7月,一艘在B海岸装满石油驶往享有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之国的轮船,过C点后一路的航行速度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若不幸产生石油泄漏,油污将会漂向何方?试举两种清污的方法。A题:【旅游地理】
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描写的是中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观赏这一天下奇观?
(2)分析其形成主要原因。
B题:(10分)【自然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C题:【环境保护】
材料一: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分)
(2) 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6分)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春节刚过,有媒体报道,超过90%的受访珠三角企业表示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请工。却仍招不到几个工人。甚至出现东西部地区争抢劳动力现象。
2010年,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加了22.8%。“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逐步消失,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维系。”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2)现阶段“用工荒”给我国东、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哪些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