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定于2012年6月11日17时38分(北京时间)发射,已于2012年6月26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返回地面。根据材料,回答小题。“神舟十号”发射至返回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
A.由快变慢 | B.接近最快 |
C.由慢变快 | D.接近最慢 |
此次神舟十号发射时,开罗(东二区)正好处于
A.2012年6月10日7时38分 |
B.2012年6月10日11时38分 |
C.2012年6月11日7时38分 |
D.2012年6月11日11时38分 |
神舟十号返回地面时,全球位于6月26日的地区所占的比例为
A.小于二分之一 |
B.等于二分之一 |
C.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 |
D.全部 |
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
B.潘帕斯草原草类正茂盛 |
C.长江处于枯水期 |
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11—14题。(双选题)该市长期以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属于( )
A.浅层地下水 | B.深层地下水 | C.动态水资源 | D.静态水资源 |
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
A.旱涝灾害频发 | B.水土流失严重 |
C.地面径流缺乏 | D.用水需求量大 |
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A.引发构造地震 | B.引起地面沉降 |
C.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 | D.引发风沙危害 |
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 )
A.停止开采地下水 | 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 |
C.进行跨流域调水 |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水调沙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问题。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
A.春旱严重时 | B.夏汛来临前 | C.秋季汛期后 | D.冬季枯水期 |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布图。据此回答问题。由图中竖线条符号部分分析得知该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 B.干旱 | C.泥石流 | D.台风 |
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 B.建设水利工程 | C.营造海防林 | 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 |
三峡地区“一三五”水位线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是( )
A.防治库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 | B.防治地震 |
C.防治泥沙沉积 | D.防止库区蓄水渗漏 |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目的中不包括的是( )
A.长江中上游各省山区沙化、石化速度下降 | B.涵养水源 |
C.水土流失治理 | D.美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