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
(6分)某同学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时:
(1)该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小正方体木块,用实验桌上的一把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出正方体木块的边长,如图乙所示,则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____cm;
(2)接着用这个小正方体木块把小车轨道的一端垫高,通过速度传感器发现小车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步骤的目的是;
(3)然后用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重物让小车匀加速下滑,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m,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a与所挂重物质量m的关系的是___。
(9分)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1)实验所需的器材有: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和复写纸、低压学生电源、小车、砝码、小桶、砂子、细绳、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要用细绳把装砂的小桶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
B.平衡摩擦力后,如果改变了小车上砝码的数量,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
C.要将小桶和砂子的总重力mg当作质量为M的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必须使M>>m |
D.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3)某学生保持小车及砝码的质量不变,测得5组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图中做出a-F图线。
①该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的可能原因是。
②该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 6 分)有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2=N3=4
C.钩码的个数N1=2,N3=3,N2=4
D.钩码的个数N1=1,N2=3,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根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下图中更加符合实际的图是图.(填“甲”或“乙”)
某同学做“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连接好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1)实验中,他发现,接通电键后,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改变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仍为零.为了找出上述故障的原因,该同学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e、f和e、g时,多用电表示数均为零;把两表笔分别接e、d和e、c时,多用电表示数均与电压表示数相同.检查各接线柱处的连接均接触良好.由此推断故障应是 .
(2)故障排除后,测出路端电压U和总电流I的多组数据,见下表,试根据这些数据画出U—I图象,并求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
(3)该同学连接的电路有一处不规范,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a;b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测得h1、h2、h3、h4、h5.若打点的周期为T,则打E点时速度表达式为vE =;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