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实物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四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图甲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这种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3)实验数据如下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A。
次数 |
1 |
2 |
3 |
4 |
电阻/Ω |
5 |
10 |
15 |
20 |
电流/A |
0.40 |
/ |
0.13 |
0.10 |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
(5)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小刚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 Ω。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楞次定律,当条形磁铁自上而下穿过固定的线圈时,通过电流表的感应电流方向是( )
A.a→G→b |
B.先a→G→b,后b→G→a |
C.b→G→a |
D.先b→G→a,后a→G→b |
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的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10
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选填1或2)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
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用k、b和R0表示)
(6分)在用图示装置
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物理学习小组在测定某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时,找来一段电阻率较大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替代滑动变阻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其中R0是阻值为2Ω的保护电阻,滑动片P与电阻丝始终接触良好。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P的位置,测得aP的长度x和对应的电压U、电流I数据,并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U I图象和如图丙所示的x图象。
图乙图丙
(1)由图乙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2)根据测得的直径可以算得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0.12×10 6m2,利用图丙可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为________Ω·m,图丙中图象截距的物理意义是。(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此实验用了图象法处理数据优点是直观,但是不能减少或者消除(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6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竖直放置的光滑的塑料米尺上套一个磁性滑块m,滑块可沿米尺自由下落。在米尺上还安装了一个连接了内阻很大数字电压表的多匝线框A,线框平面在水平面内,滑块可穿过线框,如下图所示。把滑块从米尺的0刻度线处释放,记下线框所在的刻度h和滑块穿过线框时的电压U。改变h,调整线框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各次的h,U。
(1)如果采用图象法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用图线(选填“U h”或“U 2 h”)更容易得出结论。
(2)影响本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列举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