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        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       (填编号)洗涤环己烯。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      (填f或g)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     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最好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探究小组拟用废铜屑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I.如图,用浓HNO3,和过量的废铜屑充分反应制硝酸铜溶液。

(1)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①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②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过滤。
③你认为此装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如果不合理,同时在原装置上改进;如果合理,只需说明原因。
Ⅱ.为了探究的热稳定性,探究小组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仪器均略去)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往试管中放人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最终残留黑色粉末;用U型管除去红棕色气体,在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解释与结论】
(3)①红棕色气体是
②根据现象判断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Ⅲ.利用Cu(NO3)2制备浅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
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水浴加热,用0.4 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样品。
【实验数据】反应温度对样品的影响

实验序号
1
2
3
4
温度/℃
35
50
70
95
样品颜色
深蓝色
深蓝色
浅绿色
暗蓝色
样品中碱式碳酸铜
的质量分数/%

90.9

92.7
x
92.0

(4)滤液中可能含有,写出检验的方法
(5)95℃时,样品颜色发暗的原因:____
(6)70C时,实验得到2.38 g样品,取此样品加热至分解完全(杂质不分解),得到1.76 g固体,此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

50 mL 0.5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中和热是指酸和碱中和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
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为了证明一水合氨(NH3·H2O)是弱电解质,常温下,甲、乙两人分别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0.01 mol·L—1氨水、0.1 mol·L—1NH4Cl溶液、NH4Cl晶体、酚酞试剂、pH试纸、蒸馏水。
(1)甲用pH试纸测出0.01 mol·L—1氨水的pH为10,则认定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是否正确?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2)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再提出一个合理又简便的方案,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

H2O2作为氧化剂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定性分析: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后松手,过一段时间后看,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0.1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写出H2O2在MnO2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C、D各点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③反应速率由D到A逐渐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________,(填 “增大”或“减小”)反应速率逐渐_________。(填 “加快”或“减慢”)
④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Cl2和H2O2是高中阶段最常见的两种氧化剂,经查阅资料Cl2氧化能力强于H2O2,能将H2O2氧化。为了验证该结论,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方程式为(用单线桥标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
(2)试管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
(3)试管C中加入5mL 30% 双氧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D中充满10% NaOH溶液,NaOH溶液的作用是
(5)将浓盐酸注入圆底烧瓶A,当装置中的空气基本排尽后关闭止水夹,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D中的现象为,试管D中的气体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_;
(6)有的同学对上述实验中D试管中的气体来源产生质疑,你认为可能的来源有:(用方程式回答)。对于质疑可以采用对比实验来解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