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说“有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1) 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2)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
(3)材料三反应的是哪一军事组织的建立?它体现了哪一政策?
材料四:二战以后,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四分之三。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并指出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今年建校115周年。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大学刚建校时的名字是什么?它是哪一运动的产物?
(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请你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复克先基。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2003年12月7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时,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一个中国的原则。
(1)材料一中的“荷夷”指的是什么?本诗的作者是从“荷夷”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你知道他是谁吗?
(2)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具体指什么事件?后来台湾又是怎样曾经回归祖国的?
(3)材料三中“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指什么局面?我国政府提出的解决这一局面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谈谈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一个?
阅读下列两个表格:
图表一: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项目 |
年份 |
英 |
法 |
德 |
煤(百万吨) |
1939年 |
235 |
50.2 |
396.9 |
1946年 |
193.1 |
49.3 |
105.5 |
|
铁(万吨) |
1939年 |
811 |
738 |
1775 |
1946年 |
789 |
344 |
208 |
|
钢(万吨) |
1939年 |
1343 |
795 |
2373 |
1946年 |
1290 |
441 |
256 |
图表二: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表
时间 |
1870~1913年 |
1913~1950年 |
1950~1970年 |
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 |
2.6% |
1.9% |
4.9% |
请回答:
(1)图表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图表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