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 |
B.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容:容纳 |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怨恨 |
D.其治以脉,不以证证:症状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
把第三大题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日,是医于误,而且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馈:进献 |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治:追究 |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住宅 |
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
A.(1)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2)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
B.(1)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2)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
C.(1)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2)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
D.(1)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
(2)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
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③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jí,鱼腥草)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沉迷)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陶熔)写(通“泻”,宣泄),恒(经常的,普通的)恐儿辈觉,损(减少)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坚决),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养好鹅,羲之往观焉观:观赏 |
B.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坏事 |
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觉:觉察 |
D.亦不复征之。征: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曾与人书云②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
B.①烹以待之②我卒当以乐死 |
C.①为写《道德经》②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
D.①笼鹅而归②而翼深叹伏 |
不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项是(3分)()
①见棐几滑净,因书之。②书其扇,各为五字。③姥如其言,人竞买之。④焕若神明,顿还旧观。⑤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⑥我卒当以乐死。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
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3分)
②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jí,鱼腥草)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沉迷)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陶熔)写(通“泻”,宣泄),恒(经常的,普通的)恐儿辈觉,损(减少)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坚决),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养好鹅,羲之往观焉观:观赏 |
B.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坏事 |
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觉:觉察 |
D.亦不复征之。征: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曾与人书云②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
B.①烹以待之②我卒当以乐死 |
C.①为写《道德经》②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
D.①笼鹅而归②而翼深叹伏 |
不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项是(3分)()
①见棐几滑净,因书之。②书其扇,各为五字。③姥如其言,人竞买之。④焕若神明,顿还旧观。⑤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⑥我卒当以乐死。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
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3分)
②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①。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③,今何靳?"策日:“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人之,愿界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醉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注: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建昌:建昌,今汉西南昌一带.②驵:zǎng,市场经纪人.③带: tǎng,库房.④质:抵钾。没:死。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人疑策爱也 爱:喜欢。 | B.今何靳 靳:吝啬。 |
C.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 易:交换。 | D.妻子饥寒不恤也 恤:顾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为公验之 何欺寒人为? |
B.有质钱而没者而不果行。 |
C.不忍移之他人 以炫贾之 |
D.其子与猾驵计 叔卿与之 |
翻译下面的句子(共6分)
(1)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共9分)
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点字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籍吏民,封府库 | B.吾得兄事之 |
C.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今者有小人之言 | B.臣请入,与之同命。 |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下列各项与“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重为乡党所笑 | B.籍何以至此 |
C.亚父者,范增也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