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新课标Ⅱ·22】某学生用图(a)琐事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懂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 m/s2;打点C点时物块的速度v=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l)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l、P2两枚大头针。
①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
②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得图1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③如图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稍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竖直平面内,以虚线为界分布着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中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E;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虚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θ=45°,一带负电粒子从O点以速度v0水平射入匀强磁场,已知带负电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1)带电粒子从O点开始到第1次通过虚线时所用的时间;
(2)带电粒子第3次通过虚线时,粒子距O点的距离;
(3)粒子从O点开始到第4次通过虚线时,所用的时间。
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长为L=5m,以v0=4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水平台面BC与传送带平滑连接于B点,BC长S=1m,台面右边有高为h=0.5m的光滑曲面CD,与BC部分相切于C点。一质量m=1kg的工件(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工件与传送带及台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g=10m/s2,求
(1)工件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工件能否通过D点到达平台DE上。
在“测定2节干电池组成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0V,内电阻小于2.0Ω)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RA1=10Ω)
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RA2=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
F.定值电阻R0(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②图乙为该同学根据实验电路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 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组的电动势E=V,
1)某同学利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动能定理。在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放置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靠近滑轮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小车上的遮光片从紧靠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并记下相应的时间t。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并满足M远远大于m。则:外力对小车做功为W=,小车动能的增量为△EK=。(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为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实验操作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