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综合题八)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研充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从酵母、果蝇到哺乳动物小鼠,饮食限制能显著延长成年生物体的寿命。
【提出提问】日常饮食成分复杂,究竞哪种成分与寿命延长相关?
【形成假设】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会显著影响成年小鼠的寿命。
【实验设计】为证明上述假设而设计的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1)在本研究中,实验对象选择小鼠相比选择酵母或果蝇的优势是小鼠________。
A.采取有性生殖 |
B.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 |
C.生命周期更长 |
D.遗传学研究更系统深入 |
(2)在本研究中,若Y3是蛋白质,较合理的实验变量Y1和Y2应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实验】对照组喂养正常食物(Y0),实验组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然后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即检测参数Z)。
【数据处理】
(3)在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有助于对本研究假设作出迅速且准确判断的是_______(多选)。
【实验扩展】
(4)若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限制对实验小鼠寿命延长具有显著效果,那么就实验变量Y而言,Y4和Y5的合理选择是_____和_____(从下列项目中选择)。
基因工程蛋白产物 蛋白质种类 氨基酸种类 多肽链长度
(5)为确定饮食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双缩脲法。该方法所用的Cu 2+试剂与多肽链中的肽键反应,形成_____色络合物。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1、C2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_。
(2)在人体细胞内,c共有 种。
(3)d是 , 和、 都属于固醇。
(4)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以 为基本骨架。
(5)由b形成B的过程叫做 ,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式为 。
某生物科技小组在实验室用普通培养基成功培育出了微生物。经镜检发现培养基A培养的是大肠杆菌,培养基B培养的是酵母菌,培养基C可能被污染,而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1)该科技小组不能用普通培养基成功培育出病毒的理由是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培养基A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培养基C中的所有微生物构成了 。
(3)酵母菌与大肠杆菌比较,其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它在结构上最大的持点是 。
(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已知一组镜头如下图,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
视野中图像最暗的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新华网北京2010年1月9日电,中国首个覆盖全国的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与主持的常态媒体栏目“生命对话”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向公众传递准确、积极的艾滋病相关信息。
(1)艾滋病是汉语译名,它的英文简称是________。
(2)HIV________(是/不是)原核生物,HIV________(是/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艾滋病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A.由有机物组成 | B.具有细胞结构 |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 D.能复制产生后代 |
(16分)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从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 |
培养环境 |
肝脏小块(数目相同) |
A组 |
含1.0 mmol·L-1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有 |
B组 |
含1.0 mmol·L-1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 |
C组 |
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 |
(1)表中实验组不需要放置肝脏小块的是组。
(2)图中曲线丙是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
(3)图中曲线是A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 min后,取三组装置中的,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添加了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
(16分)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
(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若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条染色体。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种;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若再生一个“不醉猕猴” 雄性个体的概率是。
(4)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Ⅲ.若子代,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