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旅游地理
吴哥窟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建筑旅游景点(位置见图)。吴哥窟曾被遗弃长达400多年,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吴哥窟进行修复。吴哥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分析吴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胁。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一和图(9月22日中央气象台公布“黑格比”中心未来72小时移动路径预报图)以及图(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广西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超强台风“黑格比”于2008年9月24日在广东茂名市的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给广东省阳江市造成较大损失。截至9月26日,台风共造成阳江市17人死亡2人失踪,初步统计,全市157、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据初步统计,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十四点六亿元。

9月22日中央气象台公布“黑格比”中心未来72小时移动路径预报图

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广西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
当台风中心分别位于上图中A处和图中B处时,雷州半岛分别刮偏__________风和偏__________风(风向)。
台风主要发生的季节是__________,描述上图中台风的运动轨迹是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根据下图,判断台风最大风力中心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A.14时左右 B.16时左右 C.19时左右 D.22时左右

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以下能反映这次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图中上升、下降表示四周气流运动方向) ()

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有,目前,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试分析该区域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图示地区较丰富的能源资源有:               
由于本地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读下图,《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图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甲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乙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乙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材料一下图是某区域同一条河流上游、下游河床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是河堤高度、河床宽度、河床的经度和纬度。

材料二下图是该河流某水文站测得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月均气温和月均径流量曲线图。

材料三 下表是该河流中下游洪水灾害历史统计资料。

年份
前206年~1950年
1951年~2000年
河流决口
1561次
13次




2,4,6

灾情等级比

特大水灾:21.6%
大水灾:44.7%
一般水灾:33.7%
特大水灾:18.3%
大水灾:471.1%
一般水灾:34.6%

河流截面甲段的两岸河滩相距约 米(取整数),河流截面乙段河水流向为 ;在甲、乙两河段中,位于上游河段的是

上图中能正确反映甲河段河水流向以及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的是 ,并分析这种补给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该河流下游多洪水灾害的原因。

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6年夏季,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创下了5个“历史罕见”:干旱持续时间长,干旱强度大,抗旱水资源少,干旱范围广,旱灾损失重。这次旱灾直接导致经济损失63.7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1.28亿元。
材料二:2006年8月14日全国气候干旱分布图

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分析2006年重庆出现重旱的原因。
简要说明我国目前减轻旱灾的主要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