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海卷.综合题二)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细胞分裂的问题。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
(1)在以下细胞结构中准确挑选出相关结构并用单向箭头“→”写出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翻译及运输路径:______________。
细胞膜 核膜/核孔 染色体 内质网 核仁 线粒体 核糖体 溶酶体
(2)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最可能发生在_______。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期末期
图2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
图1 图2
(3)根据图1所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定向模式,推测分裂得到图2所示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动粒定向模式是下列的________。
科学家发现,动粒的一种蛋白因子、MEIKIN在小鼠卵母细胞内的缺失会导致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图3和图4表示MEIKIN缺失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
图3 图4
(4)就正常小鼠(2n=40)而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卵母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为_______个,含有中心体_______个。
(5)结合图3和图4,运用已有知识分析MEIKIN缺失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多选)。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部分染色体远离赤道面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向细胞两极
(8分)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运动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部位。请据右图回答:
(1)图中〔⑦〕是__ _____。〔①〕的功能是________,〔③〕是,来自_____________。
(2)〔⑦〕在图〔 〕__ ______中形成成熟蛋白。
(3)与7形成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下图A、B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在 [ ] 中填写数字)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
(2)提供能量的“动力工厂”是[ ]。
(3)结构5为,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不同的。
(4)仔细观察图中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5)如果B图为大蒜的根细胞,则应该没有的结构是[]。
(6)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且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 ]。
(7)7是染色质,其成分为。
(10分)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洁洁灵溶液对草履虫生活状态的影响程度。
实验材料及用具:草履虫培养液、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蒸馏水、脱脂棉、吸管、洁洁灵、量筒、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培养皿,解剖镜两台和计数器。
请帮助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洁洁灵浓度为100×10-6、20×10-6、10×10-6、2 ×10-6的溶液,分别标以2号、3号、4号、5号标签。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记录: (每份样品观察20个次草履虫)
培养液号 |
1 |
2 |
3 |
4 |
5 |
洁洁灵浓度 |
0 |
100×10-6 |
20×10-6 |
10×10-6 |
2 ×10-6 |
生存状况 |
全部自由生活 |
全部死亡 |
5个存活 |
17个存活 |
全部存活] |
运动迅速 |
静止不动 |
运动缓慢 |
运动缓慢 |
运动迅速 |
(1)根据以上观察数据,绘出洁洁灵浓度与草履虫存活率关系的曲线图,并加以解释。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由此可得出推论:。
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甲;乙;丙;
①直立生长②向右生长③向左生长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通过以上实验可知: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6分)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增长。种群
数量出现这种增长的条件是。
(2).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3).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4)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