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
右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图中错误的是
A.a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
B.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C.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
D.①可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
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龙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
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 |
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
C.该方式发生在被转运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 |
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
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
下列关于核酸的组成叙述,错误的是
A.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核酸 |
B.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用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选用的物质是核苷酸 |
C.韩国成功克隆出其皮肤能在黑暗中发出红色的荧光猫,对荧光猫发光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是DNA |
D.大豆根尖细胞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的碱基A G U T 的核苷酸种类共有6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