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关系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 |
|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 |
|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 |
| D.无法比较 |
下列生物的全部核酸中碱基组成是:嘌呤碱基占总数的58%,嘧啶碱基占总数的42%,下列生物中不可能的是()
| A.T2噬菌体 | B.HIV病毒 | C.细菌 | D.酵母菌 |
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该样品(A+T)/(G+C)=1,(A+G)/(T+C)=1,则( )
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以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被确定是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以被确定为单链RNA
1944年艾弗里等人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及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
| B.完成该实验,需要DNA的提纯技术支持,DNA的纯度愈高,实验结果愈明显 |
| C.该实验可以说明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行使其遗传功能 |
| D.该实验说明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不同细菌而不同 |
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
|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
|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