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卷.26)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____。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__(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______。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 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周期的问题。
图1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2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方框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1).图1中,X期代表______;细胞内X期后加倍的细胞器是____;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 ]____期的细胞,4期末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_。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图2中,组蛋白基因表达时,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 ]_____和[ ]_____。
(3).图2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结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5] B[6] C.[7] D.[8] E,[9] F.[10]
对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DNA含量进行测定,在细胞周期中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一所示,纵坐标为每个核中DNA的相对含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图二是两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时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
(2)图二中的乙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一中的________,此期的染色体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
(3)甲和乙细胞中具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
(4)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绘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
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
22.1 |
23![]() |
25.8 |
37.6 |
40.5 |
4![]() |
54.7 |
68.9 |
45.3 |
28.6 |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B细胞有条染色单体,有个DNA分子。
(2)①、②两条染色体在未分开前互称是经过期复制形成的。
(3)B细胞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位置出现,逐渐扩展成为。
(4)若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则应在 细胞所处的时期,原因是该时期 。
(5)图中的1叫 。若动物细胞它是由 形成的。
(6)A、B图所示的细胞会不会是同一种生物的细胞?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