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天津文综政治)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
材料二: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人数(万人) |
631 |
660 |
680 |
699 |
727 |
就业率(%) |
89.6 |
90.2 |
90.9 |
91.4 |
---- |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
(2)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一届政府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同时,积极调整税收,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活力。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49万亿美元,增长22.3%,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7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现平平。民营企业在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中“一枝独秀”。
材料二:对外文化贸易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部分。2014年,《中国好歌曲》成为中国首档输出海外的原创才艺节目,改变了过去一味依靠引进模仿海外电视节目的局面。从模仿到输出,中国综艺节目终于来了一个漂亮的“转身”。
(1)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2013年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一枝独秀”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我国综艺节目实现从模仿到输出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2009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网民人数、网购交易数额等数据
年份项 目 |
GDP/亿元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网民人数/亿人 |
网购交易额/亿元 |
2009年 |
340902 |
17175 |
3.84 |
2500 |
2010年 |
401512 |
18109 |
4.57 |
4926 |
2011年 |
473104 |
21810 |
5.05 |
7564 |
2012年 |
519322 |
24565 |
5.64 |
12594 |
注:2013年网购交易额高达17412亿元
材料二:2013年双“11”一天,全国网络购物突破400亿元,其中仅淘宝一家就突破了340亿。网络购物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有效刺激了消费,加快了经济增长;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网购信誉保证体系却一直跟不上,消费者投诉无门或是找了有关部门还是得不到有效的维权。2013年全国受理互联网销售服务投诉30355件,同比增长43.3%,这说明随着网络交易爆发式的增长,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还有很多不足和漏洞;网络交易存在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者面临的网购诚信危机亟待化解。
材料三:网购的快速发展,使实体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有网友提出希望政府严格管控。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应全力做好调控监管,促进网购健康发展,避免可能出现的“无所不能”与“无所作为”两种偏向。
(1)简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及其内在联系。
(2)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部门在网购调控监管中避免出现“两种偏向”的理由。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网购的健康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启动环保投入临界点。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于2013 年10 月7 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1)某班结合上述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如果我国实现生态拐点,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请运用科学发展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看法。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发展”的做法有哪些危害性?(7 分)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提出关于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的论述的重要意义。(9 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 《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
(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核心问题,目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的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作用。
材料三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如何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