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卷文综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B.马歇尔计划 |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 D.《布雷顿森林协定》 |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棋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
C.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 )
A.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 |
C.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 |
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 |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 )
A.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C.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优势 |
D.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 )
①商品和劳务在大战期间被抑制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③冷战期间不断增长的军事购买力④军事技术的副产品转向民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