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山东卷文综38)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革命时代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美国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并重。两者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关心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障社会公正的必要性问题,比较抽象,带有“务虚”的意味,也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于如何实现人民大众对政治决策过程的实际参与,富于“务实”的精神,也更善于接受客观现实的限制。两者之间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但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层面。
材料二 1776年7月6日美国《独立宣言》: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为造物主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力必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材料三 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其实,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法等问题上的妥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材料二、三,解释材料一中“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之间的矛盾有何体现?
(3)“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结合史实,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三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材料一中的陶片在古代希腊有什么特殊的用途?(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4分)
(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8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4分)

(16分)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分)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2分)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2分)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8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

(14分)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
(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