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①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②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馀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馀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馀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③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注]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本文有删改)                    
[注]灾沴(lì):灾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灾所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被:遭受
B.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担心
C.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其偿责:责任
D.民饥馑疾疠,死者半殆:几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人受二日食异乎三子者
B.忧其流亡也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不得暇
C.是岁尽五月止某所,母立于兹
D.其仁足示天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写赵公的周详考虑,接着详记救灾措施,最后以议论作结,说明写作目的。
B.为了疗治百姓的疾苦,赵公敢于打破僵死的陈规惯例,是一位具有民本思想的父母官。
C.救灾本是一件头绪纷繁的事情,作者却能以要驭繁,条分缕析,毫不给人繁琐之感。
D.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为赵公树碑立传,告诉人们封建时代也有为民做主的廉吏清官。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2)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讼:诉讼
B.没于石勒没:俘虏
C.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比:比较
D.俄而有诏原之原:原谅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③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④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⑥乃劾攸以擅出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还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诣、讼事,决,句意)
(2)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
(3)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牵、进、发,句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适:前往
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抛弃
C.言道家之用用:使用
D.因家于齐焉家:安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问礼于老子子路宿于石门
B.居周久之请损之,月攘一鸡
C.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以为文则吉
D.或曰儋即老子或不免于洴澼絖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用来说明“老子,隐君子也”的一组是( )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③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④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⑥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象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心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译文: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译文: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日:乎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熟悉,精通
B.以即墨燕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得看出来
D.而城中鼓噪之跟随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田单,齐诸田疏属也②适莽苍,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①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②谨拜表
C.①当有神人我师②奚以之为九万里而南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②盖余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B.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C.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D.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3)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③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①报罢:未考中;②祔(fù):祔葬,合葬;③粤:助词,用于句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觉得……与众不同
B.著才矣,而仕卒不进显露
C.其考自远来县治治理
D.从君游最久交往

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③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
④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⑤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文端任总督时,最了解袁枚的才能。袁枚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B.袁枚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袁枚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上级考官从远方来到溧水,怀疑袁枚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瞒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