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万钟则不 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所识穷 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 孔子 不受(辞:推辞) 弟子曰(谓:认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行道 人弗受录毕,走送 万钟 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 景公致廪丘 为养太医 王命聚之 行思 不学则怠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又何焉: (2)必分人:
(3)小惠未 (4)牺牲玉帛:
翻译句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冠白冠,后来吊: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恶: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2)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读完此文,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本老父所讲三点,从现实角度看,有哪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文言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臣之妻臣私:
⑵能讥于市朝谤:
政卿大夫委:
⑷三年不又不鸣蜚: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皆以美徐公今民生长齐不盗(《晏子使楚》)
B.朝廷臣莫不畏王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C.国危亡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D.淳于髡说之隐曰则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简答。
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蒙骜 伐魏
蒙骜帅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帅伐魏
(2)以有魏也
(3)蒙骜遁
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粗衣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去:离弃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恶:厌恶
D.愿闻教余:我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