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2)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两例即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时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我国还掀起了什么运动?
(2)镜头二发生的画面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镜头三是党的哪一伟大决策作出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1.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一项什么运动的结
果?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的?该运动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看图说史

(2)上述图片和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了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4)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一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图一图二
材料四: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与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公主”是指谁?
(3)写出材料三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A、B的名称和建立者。
A 名称:;建立者:
B名称:;建立者:
(4)北宋与A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什么? 南宋抵抗B政权最著名的将领是谁?
(5)从材料四可以看出两宋政府与少数民政权的关系特点是什么?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朝代
设立组织机构
作用
明朝(明太祖)
A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雍正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