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
(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 。
(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 ℃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__。
(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共4分)
①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②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③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④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⑴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 的影响。
⑵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 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 ,而不是 。
下图所示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试管中滴入一滴稀碘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完成后,请你推测三个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A管 ;
B.管 ;
C.管 。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观察十分钟,十分钟内,C试管的变化是 ,A、B试管 。
(3)观察十分钟后,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液,A试管的颜色变化是 ;B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是 。发生B试管内变化的原因是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
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将
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有__。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
在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水分是通过
叶片上的散失的。
实验与探究:(共10分)
已知馒头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① 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
② 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1毫升清水,分别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冷却后,滴中2滴碘液。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③此实验的对照组是,实验组是。将A、B试管分别放在37℃温水中保温的原因是。
④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会变蓝的是试管,不会变蓝的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