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
B.革命阵营成分错综复杂 |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
D.资产阶级革命派总想妥协 |
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
A.对抗共产主义 | B.争夺世界霸权 |
C.实行政治封锁 | D.采用经济制裁 |
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 | B.调整工业生产 |
C.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 D.实行货币贬值 |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 |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下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简表,对此表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
英国 |
19.9 |
22.9 |
18.5 |
法国 |
7.9 |
7.8 |
6.8 |
德国 |
4.9 |
8.5 |
13.2 |
美国 |
7.2 |
14.7 |
23.6 |
①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②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并赶超英国
③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共和国的真正起始!”这反映的是()
A.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B.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
C.德国颁布实施1871年宪法 | D.法国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