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中数据判断,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是
1865年——19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时间 |
进口数(单位:两) |
出口数(单位:两) |
平衡 |
1865年 |
55,715,458 |
54,103,274 |
-1,614,184 |
1875年 |
67,803,247 |
68,912,929 |
+1,109,682 |
1885年 |
88,200,018 |
65,005,711 |
-23,194,307 |
1895年 |
171,686,715 |
143,293,211 |
-28,402,504 |
1905年 |
447,503,943 |
377,338,166 |
-94,165,777 |
A.民族企业发展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加
B.列强对中国原材料展开疯狂地掠夺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对外贸易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 B.德主刑辅 | C.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
B.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 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A.治之经,礼与刑 |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