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 ,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标出的是 。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填字母代号)
A.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 B.减少环境污染 |
C.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 D.延长食物链,使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
(4)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 ,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该图中的食物链 条。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农作物,1/4来自家禽,1/4来自猪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蔬菜 千克。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1)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_;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一。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_________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未分离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___。
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甲过程中“I”是___________,其在___________(答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答具体结构)。
(2)图2中细胞器a是____________,物质④是____________。光照充足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完成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①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②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 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g。
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
(2)根据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
(4)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
(5)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
A.环境条件 | B.基因重组 |
C.基因突变 | D.染色体变异 |
(11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III,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的特点。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实现的。
(4)若图甲中营养级I、II、III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图。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kJ。
(5)与稻田生态系统比较,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或相同),原因是该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