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旧中国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能指出两图都与哪件外交大事有关吗?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3)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从此材料中,你感受到了哪个节日的气氛?
(2)这个节日在宋代被称作什么?现在你认为怎样过会更有意义?
材料二:在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有个人静静的躺了八百多年了。他的墓门上的对联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你知道“忠骨”是指谁?“佞臣”是指谁吗?
(4)“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说明此人有什么高尚品格?
(5)网上出现一种观点:“秦桧是英雄,岳飞是千古罪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观点认为:“宋朝被吞并是历史的必然,秦桧的妥协政策有利于太平,是替百姓着想,而岳飞是好战分子,他想立战功并升官发财,为个人野心所左右,全不为战乱中的老百姓着想。”许多人纷纷回帖,如果你回帖,你将如何阐述你的观点呢?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下图(3)写出该碑的名称?它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三从2008年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些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他被誉为什么?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
材料二:
(4)前几年一组名为“某某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而某某就是该诗的作者。在这些再创作的图片里,某某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西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一时间图片引发了网络热潮和集体围观,你怎样看待这种不正常现象?
某校开展“世界现代史三次会议及影响”研究学习活动。
【读图说史】
(1)读下图,指出这一会议的操纵国是哪三个国家?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哪一条约?
【中外关联】
图中所示会议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2)这一错误的抉择,引发了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理解学习】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加速了二战爆发。
(3)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加速了二战爆发?
【论从史出】
史实 |
结论 |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1945年2月,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美国罗斯福(资本主义)、英国丘吉尔(资本主义),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这个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请你根据以上史实,指出你会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