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苏词表达了 之情,而晏词表达的是 之情。
下面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以“浣溪沙”为词牌名。 | B.都描摹了夏天的景象。 |
C.都写到了“酒”后的感概。 | D.都是被贬谪失意之作。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 ②,予客济源 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说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的表现力。
从内容和写法角度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