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湖北鄂州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前三联运用             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      的气势。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 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 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    句(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秋扇词

(唐)刘禹锡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

(1)诗中"   "表现了扇子得到珍爱。(不超过四个字)

(2)本诗对你的启示:①   ;②   

古诗文阅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 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 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回答各题。

春山望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行

王维(唐)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   "和"   "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