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
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 (2)及鲁肃过寻阳( )
(3)未尝识书具 ( ) (4)父利其然也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
不同之处:
。
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字(),是()家学派的创始人。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①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②,不的知③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 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④,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⑤曰:“流水清浊, 在其源也⑥。君者政源,人庶⑦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⑧?”谓上书 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⑨,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佞臣:奸邪的臣子②草泽:民间③的知:确切知道④顺情阿旨:一味顺从皇帝,不分是非对错 ⑤封德彝:人名⑥流水清浊, 在其源也:流水的清澈和浑浊,在于它的源头⑦人庶:臣民⑧教令:教化百姓的办法⑨诈道训俗:欺诈的方法教化人们,形成风气。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距离) |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假装) |
C.朕之所任,皆以为贤 (认为) |
D.太宗谓封德彝曰(对……说) |
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例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A.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
B.不欲以诈道训俗 |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
D.以故东徙 |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书的人建议皇帝使诈的办法来测试群臣。 |
B.太宗皇帝没有采纳上书人的建议。 |
C.文中的太宗皇帝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
D.太宗皇帝很赏识魏武帝的为人。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尊君在不()(2)与儿女讲论文义。()(3)撒盐空中差可拟。()(4)相委而去()(5)元方入门不顾()(6)未若柳絮因风起。()(7)友人惭,下车引之。()(8)去后乃至()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4)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
(5)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6)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不亦说()乎② 人不知而不愠()
③ 吾日三省()吾身④ 不逾()矩 翻译下列句子
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