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氧气量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
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
C.Ⅰ和Ⅱ都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
D.Ⅱ只能是生产者 |
某植物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并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三种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从实验结果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
紫色×红色 |
390紫色,395红色 |
紫色×白色 |
198紫色,205白色 |
紫色×紫色 |
96红色,190紫色,104白色 |
A.白色与白色杂交,后代既有白色,又有紫色
B.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都是紫色
C.红色与红色杂交,后代既有红色,又有白色
D.可用红色与白色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
C.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
D.每一代中AA和aa的基因型比例都基本相同 |
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判断一只黑毛兔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用一只纯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B.用一只杂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C.用一只褐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为AA
D.用肉眼观察为黑色,是显性性状,受遗传因子A控制,则其为AA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1∶1 |
D.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 |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图形。下列与各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A.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
B.图乙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C.图乙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粒发生分裂 |
D.如果图丙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那么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