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甲、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
|
甲 |
乙 |
A |
能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 |
一定能产生酶 |
B |
女性患色盲 |
外祖母不一定携带色盲基因 |
C |
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 |
稳定性一定高 |
D |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
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
2014年,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动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为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奠定了基础。下列与GLUT1蛋白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GLUT1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
B.GLUT1不仅分布在细胞膜上,还分布在细胞内其他生物膜上 |
C.发生癌变的细胞的细胞膜上,可发现GLUT1的数量明显增加 |
D.细胞合成GLUT1至少需要四种细胞器的参与,其中两种一定含有核酸 |
下列生理过程中,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 |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C.肺泡细胞释放二氧化碳 | D.唾液腺细胞分泌淀粉酶 |
下列对同一大蒜的根尖与叶肉细胞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两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完全不同 |
B.两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相同 |
C.两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D.都通过mRNA碱基序列直接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 |
下表为探究赤霉素打破休眠对马铃薯苗期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赤霉素浓度 (mg/L) |
处理时间 (h) |
株高 (cm) |
叶面积 (cm2/株) |
干物重 (g/株) |
0 |
0 |
22.8 |
480.7 |
4.4 |
10 |
1 |
28.0 |
648.9 |
5.5 |
50 |
1 |
39.8 |
874.8 |
6.8 |
100 |
1 |
31.2 |
854.1 |
6.5 |
10 |
6 |
29.4 |
648.0 |
5.1 |
50 |
6 |
34.4 |
633.1 |
5.3 |
100 |
6 |
36.2 |
471.2 |
4.3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和处理的时间
B.同一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时间越长,促进效果越明显
C.用50mg/L的赤霉素处理1小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D.欲探究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需在50mg/L附近设置等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实验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除了需要图一所示的工具外,还需两种工具酶 |
B.图二中的4是指受精卵的体外培养过程 |
C.图三中的内细胞团最终发育成脐带和胎盘 |
D.图四高度概括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