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在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中严格遵循A与T、C与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
C.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2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D.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同学实验操作中有3处错误 |
| B.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
| C.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进行稀释 |
|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取最高值 |
下列属于种群特征的有( )
| A.种群密度 | B.具有分层现象 |
| C.年龄组成 | D.空间配置为水平结构 |
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药物“达菲”通过抑制该病毒中神经氨酸酶(NA)的作用,使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A.NA能够破坏细胞膜
B.H1N1病毒能够在宿主细胞外自行增殖
C.NA是由宿主细胞的DNA控制合成的
D.NA的合成包括有转录、翻译的过程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科学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进行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 |
| 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 |
| C.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