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畴委(弃)而不开,柔(嫩)桑枯而不采.”
一一《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二 “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
一一《魏书·韩麒麟传》
材料三 (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
(1)据三则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改革中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采取的与土地相关的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方政权组织的建立,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组成部分。(9分)
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对于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意义。

请回答:
(1)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4分
(2)概述秦朝、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简述行省制度的意义。(2分)

探究问题:
材料一: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七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等,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六年间,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而这六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六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极大倾斜。
材料二: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人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必须尽早尽快把我军武器装备搞先进、搞强大。在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儒海《武器装备发展停滞的教训——甲午黄海海战舰艇对比与启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就吸取了这一教训,请举一例说明。
(2)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材料二认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仍然要吸取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认证。

读图,回答问题。

(1)的出现,都与战后哪个资本主义强国一直推行的对外政策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分别对该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与194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主要国家所占比重的比较: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上述变化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怎样的联系?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