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斩”《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
| A.唐律能有效的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 |
| B.罗马法的规定更具有理性色彩 |
| C.法律不具备普遍适应性 |
| D.罗马的法律比中国法律显得更加灵活 |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时说,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则材料最能表明( )
| 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 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 C.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
| 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 |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 B.深化了体制改革 |
|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D.冲破了思想樊篱 |
如图,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 A.新三民主义 | B.新民主主义理论 |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C.《新民主主义论》 |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