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材料二 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种国际关系的"铁律",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德国、日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谋求霸权,德国、日本崛起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①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充分体现了中国不追求霸权的坚定立场?
③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对外交往奉行的核心思想理念。
(3)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请你提几点良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汉与欧洲的往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签订和平条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勾心斗角,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材料二:1945年2月,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巴黎和平会议的特点。
(2)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中国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20世纪30年代哪一历史事件再次证明了这个结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与巴黎和会有什么共同之处?

以下表述是从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〇”。 

(1)四幅图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危害性大。()
(2)此次经济危机只沉重打击了美、德、日三国。()
(3)美国为摆脱危机进行改革,实行了新政。 ()
(4)德国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
(5)此次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额缩减了三分之一。()

大欧洲一直是欧洲政治家的理想。之前,有人试图用武力实现大欧洲的理想。然而历次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后来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让欧洲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才清醒的认识到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的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两个试图以武力实现大欧洲理想的欧洲人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主要国家分别参与了相互对抗的军事集团。请写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名称并说说这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
(3)材料中的联合之路指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国家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建立的主要倡导国家是哪两个?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于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欧盟成立后,成员国公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4)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材料一:台湾的阿里山因红桧木而闻名于世。粗大挺直的红桧树确实令人惊叹!当看到许多红桧树被砍伐得只剩下树根时,导游告诉我们:日治(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掠夺阿里山上稀有的红桧木材,运到日本国内。此时此刻,这些树根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像是要和我这个来自大陆的游客诉说着那段被宰割、受辱的历史。时值天空下着阴冷的雨,顺着我的脸颊和那些静静伫立的红桧树根缓缓流淌,像是我们的眼泪……
————摘自台湾旅游日记
材料二:社论认为,如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期。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写入报告;社论认为,此次“习连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晤)承先启后,对正处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进作用,相信“习连会”将创造新的契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真诚企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台湾被日治开始于什么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是近些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增进互信的最直接体现。请写出为海峡两岸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3)、材料二中提到的“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历史上兄弟齐心的事例也有很多,请写出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历史事件两个,并分别加以说明。
(5)、请用一句话概述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含义。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材料一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人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引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新道路。
——引自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
材料三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引自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的史实称作什么?“震撼旧世界基础”引起了社会结构哪一重大变革?
(2)写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家。(至少写出2个发明家)
(3)大批手工业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成为了什么人?
(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