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年增 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 "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 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归纳 1953-1978 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请回答: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变化的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四2015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指的就是三农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有过哪些重大失误?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4)材料四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何种改造途径?
(3)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和平、统一、发展”不仅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追求,请根据下列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分裂之间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林肯竞选演说
材料二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邓小平
材料三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材料四 在德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在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后说:波茨坦会议旧址是一个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台湾(包括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是中国的一部分。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事业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胜利。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共识。我相信: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
(1) 材料一、二两国领导人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为维护此原则,林肯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 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后,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那么,与内地相比,港澳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3) 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4) 根据材料四,说出我国政府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早日实现台湾的回归,我国政府制定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5) 温家宝总理说“: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你认为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历史上,古今中外,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走进名人,感受思想的力量】
(1)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著《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处处洋溢着什么思想的光辉?
(2)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为了实现他的民主共和梦,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强调“天赋人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作为法律条款最早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哪部文献中得到体现?并充分体现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他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先驱,他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全世界的劳苦大众的解放指明了方向。为此,他创立了什么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引之下,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终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与名人对话,感受人格的魅力】
材料一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誓言
材料二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在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名人的哪些人格魅力?(至少两点)
【思想解放运动启示录】结合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