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水性江南
王本道
①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那用于刺杀的锐利兵器——剑,发展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地处江南的吴越之地,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也是在江南发生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剑气凌厉这两种反差极其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地呢?我曾一度处于大惑不解之中。
②一次重读先贤经典,《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是水的故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③江南的水,如轻纱雾霭,随风起舞,交幻无穷;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对江南人的赞美虽有些夸张,但说的却是实情,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柔情蜜意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传说。物美、人美、情浓,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依软语,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其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④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似有峥嵘剑气的腾越穿行其中。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据说古代铸剑的工艺,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经过淬剑过程中两种力量的交合,才会使剑在百转千回,缭绕交错的剑法中得心应手。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文武兼备的 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也尽显侠骨柔情,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⑤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它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当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就占了半数,近代和当代全国琴棋书画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⑥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有人说,正是因为江南太美了,阴柔之气过重,因此江南的男人大多被美色所雌化,是美人的风韵像灭火器似的扑灭了男子的阳刚之气。这种说法是过于偏重水乡的温柔与细腻了。其实人不分南北,如果能多一分柔情与细腻,懂得感情,懂得珍藏,心中维系着自己的审美镜框和情感秘笈,并以此为尺度去发现和发掘生活中美妙的、值得神往和迷醉的东西,不是会给男人(也包括女人)增添力度和精神上的健美吗?这样的多情,不更意味着一种不寻常的正直与高尚!
第④段的空格里诗人的名字:__________、 。
作者把苏州评弹比喻为 ,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
“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怎样的作用?
____ ___
水性江南,其“水性”包括哪些特性?请作简要概括。
_____ 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陪衬人
杜朗多是个百万富翁,具有独创精神的工业家。而今又在商业上显露出他的才华。多年来,每当他想到人们尚未在丑女身上赚过分文,总是感叹不已。
有一天,杜朗多忽然心有灵犀。正像许多大发明家常有的情形那样,他的头脑中一下子闪现出一个新的念头。他在大街上溜达的时候,看见前面走着一美一丑两个姑娘。一望之下,他领悟到丑陋女子正可作为那漂亮女子的装饰品。他想,就像花边、脂粉和假辫子可以买卖一样,美女买丑女作装饰品,也是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
为采办一批底货,杜朗多费了意想不到的力气。最初,他想直截了当地行事,只在楼道上、墙壁上、树干上和僻静的角落里贴一些方纸条,上写着:“征求年轻丑女从事简单劳动。”
他等了一个星期,没有一个丑女登门应召,倒有二十五六个漂亮姑娘,哭哭啼啼地来要求工作;她们面临要么挨饿、要么卖身的绝境,巴不得能找个正当职业以自救。杜朗多好不为难,他再三向她们说明,她们长得美,不符合他的要求。
面对这种后果,杜朗多懂得了只有美女才有勇气承认她们无中生有的丑。至于丑女,她们永远也不会找上门来承认自己的嘴过分的大,眼出奇的小。他想,不如到处张贴广告,说明将对每位前来应征的丑女悬赏十个法郎,即使这样,我杜朗多也穷不了多少!
不过,杜朗多放弃了贴广告的办法。他雇了六七个掮客,让他们在城里遍访丑女。这真是对巴黎丑女的一次全面的征募。掮客,这些嗅觉灵敏的人,遇上了一项棘手的差事。他们根据对象的性格和处境对症下药。如果对方急需用钱,他们就单刀直入;如果和一个绝不至于挨饿的姑娘打交道,那就得委婉一些。有的事对讲礼节的人是沉重负担,但他们却视若等闲。比方说,走上去对一位妇女讲:“太太,你长得丑,我要按天买你的丑。”
杜朗多每天上午接见和验收前一天采购到的货色。他身穿黄色睡衣,头戴黑缎子圆帽,四肢舒展地坐在安乐椅中。新招募来的妇女,由各自的掮客陪同,在他面前一个一个地走过。他身体后仰着,眨眼示意,像个业余爱好者一样,不时作出反感或者满意的表情,不慌不忙地猎取一个镜头,便凝神玩味;然后,为了看得清楚些,让商品转一转身,从各个角度细细端详;有时他甚至站起身来,摸摸头发,瞧瞧面孔,就像裁缝摸摸料子,杂货商察看蜡烛和胡椒的质量。如果被检验的女子的丑确证无疑,相貌真的蠢笨而又迟钝,杜朗多就拍手称快,向掮客祝贺,甚至要同那丑女拥抱。
要成为判断丑的行家,要搜罗一批真正丑陋的女子而又不得罪前来应征的美丽姑娘,并非人们想像的那么轻而易举。杜朗多表明他确有挑选丑女的天才,因为他表现出自己对心理和情欲的理解是何等深刻。他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外貌,他只录取令人望而生厌的面孔,以及呆若木鸡、冷若冰霜的面孔。
代办所终于人马齐全,可以向美貌女子们供应同她们的皮肤色泽和美的类型相适应的丑女了,杜朗多便贴出如下广告。
杜朗多陪衬人代办所
夫人:
兹有幸向您宣告,敝人新创一所商号,旨在永葆夫人之美貌。敝人发明一种新的饰物,其神效可使夫人之天然风韵平添异彩。
夫人,敝人所欲贡献于娇容者,乃丑脸最丰富之集锦。破衣烂衫衬托,可使新衣价值倍增。敝所专备之丑脸,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毋庸假牙、假发、假胸!再毋庸敷面点唇,簪金戴玉!再毋庸购买绫罗绸缎,徒然耗费!租一陪衬人,与之携手同行,足使夫人陡增姿色,博得男性青睐!
价格:每小时五法郎,全天五十法郎。
谨向您,夫人,致以崇高敬意。
广告果然取得了巨大的功效。从第二天起,代办所就忙碌起来,营业部挤满顾客,她们乐不可支地带走自己挑选好的陪衬人。天晓得一位美女倚在丑女的臂上有多少快感。她们即将在别人的丑陋衬托之下增加自己的姿色了。杜朗多真是伟大的哲学家!
陪衬人生得丑,就被人当做奴隶;当顾客付钱给她时,她心如刀割,因为她是奴隶,她容貌丑陋。整整一天,她都高高兴兴。但到了夜间,她就悲愤交加,呜咽啜泣。她离开代办所的化妆室,独自回到自己的亭子间里,迎面的镜子向她道出真相,丑陋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她感到自己永远也不会被人爱了。她为别人引来爱情,而她却永远得不到爱情的温暖。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工业家杜朗多之所以能够成为百万富翁的“聪明”之处,是发现了“丑”同样是一种商品,杜朗多拿丑来做买卖,迅速暴富。 |
B.杜朗多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商机”,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瞄准西方有钱的又想美丽的人的自负心理赚钱。 |
C.杜朗多让富家“美女”的虚荣心得到最大满足,穷家“丑女”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这都是商品社会的所谓贸易自由的结果。 |
D.本文以颇费周折地筹组代办所的计划、招募陪衬人的困难曲折、开张后代办所顾客盈门这三个环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
E.小说选材新颖,悬念迭出,人物刻画虚实结合,疏密相间,行文夸张而不失漫画化,显示了作者杰出的创作匠心和娴熟的语言功力。小说中的杜朗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说中插入了一则广告,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主题,并谈谈小说带给我们哪些现实的思索和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走向生态城市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城市生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出现生态城市。简单地说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 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形式。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和谐性。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
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 “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现代城市与生态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不能因此而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尽善尽美、不可实现的理想乌托邦。现代城市到生态城市可能是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
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开展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价值观是“反自然”的,与生态城市价值观是相悖的,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下列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城市”要求人们在城市建设中,要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
B.“生态城市”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与传统城市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和谐性、高效性和持续性。 |
C.“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条件之一,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 |
D.“生态城市”不仅能使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可以实现人—自然的和谐。 |
B.只有等生态城市建成之后,才能使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 |
C.作为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的人—自然地和谐的实现,标志生态城市的建成。 |
D.人—自然的和谐的实现,靠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生态城市中,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
B.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更重视采用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 |
C.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D.生态城市特别注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要求生态建筑和城市景观建成之后必须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小题
看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阂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朋友
〔美国〕斯考特•奥洛斯基
“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
亚当,47岁,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他的衣服是沾着污点的白衬衫,外面罩着一件旧的军用胶布雨衣,裤子是用一种质量差的料子制成的,裤线多得就像他额头的皱纹。他颓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堆破布。
“又忘了我的围巾了,”他说,“我可能要着凉死掉。”
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
“先生,晚上好。”
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
“如果我坐下来,行吗?”
“我当然在乎,可我不能阻止你坐在你想坐的地方。”
“你的话听起来很刺耳。”这个人挨着亚当坐下来的时候说。
“为什么我不应该呢?我在这儿一个人坐着挺好的,享受着夜晚的凉爽空气,你突然跳出来坐在我身边,打乱了这种平静。”
他俩无言地坐了一会儿,接着,又起风了。亚当把衣领拉起来围着他的脖子。
“我的名字叫雷。”年轻人说着伸出来他的手。尽管非常恼怒,亚当也伸出了他的手,希望雷能够尽快离开。
“我的名字叫亚当。”他说,仅仅是出于客气的需要。
“啊,您好,亚当!”
亚当缩回了他的手。
“能多好就多好。”话从亚当嘴里说出来,没带什么感情。他又把大衣领子拉起来围住脖子。
“你不冷吧,是吗?”雷用着对亚当来说似乎是真正关心的语调问道。
“哦,我以前挺冷的。你知道什么呀?过去的25年中,我每天晚上坐在这凳子上,在所有这段时间以外,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停下来和我说话,甚至没有人注意我,更谈不上跟我说点儿什么了。然后,不知打哪儿来的,你坐在这儿。”雷有点儿窘,把自己的围巾给了亚当,亚当一番推辞后,接受了。随后,他们聊天了。聊啊,聊啊,聊了两个小时,从公园的情况一直谈到了国家的情况。大部分的话是亚当说的,他谈了他的生活,着重谈了他的童年。
“好了,我讲得太多了。雷,你为什么不跟我讲点儿你自己的事儿呢?”雷有些不自在,很快地看了一下表,突然说:“我告诉你什么,亚当,时间晚了,我得回家了。”然后,他微笑地说:“你明天可是还在这儿?同样的时间,咱们再多谈谈,好吗?”
“好,行!”亚当很精神地说。雷站了起来,而且扶着亚当站了起来。说了再见以后,雷匆匆地走了。亚当微笑着,他拖着脚步走的时候还吹了口哨,并不觉得冷了。
“雷忘了他的围巾,他猜我明天会给他的。”亚当想。这时,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走近他。
“你看见一个男人独自走过这儿吗?30岁的样子,棕色头发,身高大约5英尺11英寸。”其中一个问道。
“没错,一个最好的小伙子。他打这条路走的。”
“谢谢。”
“他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儿了吗?”
“大约4小时以前,他从精神病院逃到了这条路上。他因为无缘无故要打人才被送到我们那儿。你下次碰到他要当心。”
亚当并没听清最后一句话。他的肩膀耷拉下来,两眼模糊了,视线落在地上。当他步履艰难地走过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时,他唇边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全身紧张,他发出了刺耳的叹息,这叹息传达了一个不安的、烦乱的灵魂之音,并且带着一种终结的感觉,但空气并没有随着吸进去。
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小说开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亚当说雷的到来“打乱了这种平静”,结尾写“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如何理解两处中“平静”的含义?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退刀记
[新加坡]希尼尔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的怪事可真不少。就说前些时候吧。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时期了,退不得的呀!”
“可是——可是这种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哼哈,老太太,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得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以前被用来杀了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有,有,杀了人……”
“您看见了?”
“哦,这——倒没有,我若看见了,我也没命了。”
“那可别乱说,小心警察找你问话。”
“但,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杀过的!”“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坚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然离开了。
临走时,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杀不了这样多人的。我拉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什么?南京街?”
我蹲下,把那种款式的刀子从柜台里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什么特别的, 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分析本文在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那一段历史?(150字左右)(4分)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